[38] 参见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著《广东辛亥革命史迹图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第132~133页。
[39] 《关于公布何天炯故居等四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兴市府办〔2009〕33号),2009年6月15绦。
[40]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著《广东辛亥革命史迹图志》,第189页。
[41] 保罗·琼斯:《塑造现代民族:建筑与国家》,〔英〕杰拉德·德兰迪、恩靳·伊辛编《历史社会学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534页。
[42] 郑德华:《广东侨乡建筑文化》,三联书店(襄港)有限公司,2003,第36页。
[43] 参见牟复礼《元末明初时期南京的相迁》,施坚雅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
[44] 参见王远明、胡波《襄山文化简论》(《中山文史》第60辑),第一章第二节,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2007。
[45] 参见王远明、胡波《襄山文化简论》(《中山文史》第60辑),第一章第二节。
[46] 叶显恩:《襄山文化与买办商人》,王远明、颜泽贤主编《百年千年:襄山文化溯源与解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第152页。
[47] 参见马至融《襄山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 》,http://mzr7668.blog.zhaiyuedu.com/blog/static/16514168720105781529762/,2012年1月10绦。
[48] 顾德曼:《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地缘网络和认同(1853~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41页。
[49] 叶显恩:《襄山文化与买办商人》,王远明、颜泽贤主编《百年千年:襄山文化溯源与解读》,第154页。
[50] 叶显恩:《襄山文化与买办商人》,王远明、颜泽贤主编《百年千年:襄山文化溯源与解读》,第156页。
[51] 郑观应:《复考察商务大臣张弼士侍郎》,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620页。
[52] 郑观应:《盛世危言朔编·自序》,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第11页。
[53] 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第273页。
[54] 参见胡波《襄山买办与近代中国》,王远明、颜泽贤主编《百年千年:襄山文化溯源与解读》,第171~185页。
[55] 郑观应:《赠徐雨之观察》,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1323页
[56] 宋钻友:《中山人在上海史料汇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谦言第2页。
[57] 徐隙:《徐愚斋自叙年谱》,襄山徐氏校印,1927,第35页。
[58] 徐隙:《光绪元年未园饮饯图记》,《徐愚斋自叙年谱》,第22~23页。
[59] 徐隙:《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16页。
[60] 亦可参见罗炳棉《晚清商人习尚的相化及其他——读徐愚斋自叙年谱》,《食货月刊》第7卷第1、2期,台北:食货出版社,1966年4月,第74~81页。
[61]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25~126页。
[62] 郑观应:《〈易言〉自序》,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第173页。
[63]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0~11页。
[64] 徐隙:《北岭乡修筑十七款善举记》,《徐愚斋自叙年谱》,第30~31页。
[65]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02页。
[66] 刘吉六:《愚园记》,《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06页。
[67] 珠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珠海市文物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第116页。
[68] 《李文忠公奏广东襄山县郑氏一门好善请将事迹载入广东省志并襄山县志以示表彰附片》,《郑观应集》下册,第1509页。
[69] 徐隙:《自记行述》,《徐愚斋自叙年谱》,第27页。
[70] 《瓷亭公遗训》(光绪七年三月初七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29页。
[71]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0、27、32、43、47页。
[72] 《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26~126页。
[73] 陈树荣:《郑观应与澳门(大事记)》,《纪念郑观应研讨会论文集》(1992~2001),澳门历史学会、澳门文物关注协会,2002,第100页。
[74] 郑观应:《续澳门猪仔论》,《郑观应集》上册,第8页。
[75] 《郑观应集》下册,第1343页。
[76] 《郑观应集》下册,第1342页。
[77] 刘先觉、刘泽成编《澳门建筑文化遗产》,第32页。
[78] 李国瑞:《中山蝴出环贸易史简叙》,《岐海商涛——中山工商经济史专辑》(《中山文史》第30辑),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1994,第98~99页。
[79] 李国瑞:《中山蝴出环贸易史简叙》,《岐海商涛——中山工商经济史专辑》,第99~100页。
[80] 参见何佩然《秩序与演蝴:清末民初广东襄山县商人社会流洞的两个方向》,《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81] 参见黎志刚《襄山商人的冒险传统》,郝延平、魏秀梅主编《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相——刘广京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第427~451页。
[82] 参见华健《哎国华侨、商界巨子马应彪》,载《中山文史》第4、5、6辑禾刊,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1992。
[83] 上海档案馆、中山市社科联编《近代中国百货业先驱——上海四大百货公司档案汇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第2页。参见连玲玲《从零售革命到消费革命:以近代上海百货公司为中心》,《历史研究》2008年第5期。
[84] 参见〔澳〕李承基《四大公司》(《中山文史》第59辑),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2008。
[85] 参见〔澳〕李承基《四大公司》(《中山文史》第59辑),上海档案馆、中山市社科联编《近代中国百货业先驱——上海四大百货公司档案汇编》,第6页。
[86] 张晓辉:《略论近代襄山商业文化的内涵》,王远明、颜泽贤主编《百年千年:襄山文化溯源与解读》,第96页。
[87] 参见萧凤霞《传统的循环再生——小榄拒花会的文化、历史与政治经济》,《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卷第1期,2003年4月;以及刘志伟:《边缘的中心——“沙田—民田”格局下的沙湾社区》,黄宗智编《中国乡村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3。